來到桃園大溪可以逛老街吃美食,還有一處寓教於樂的「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」,結合藝術及在地特色,以環境教育展示推廣原住民文化,定期舉辦原民相關展演活動,今年以「再創自然之詩」為主題,透過衣、食、住三大生活面向,深入探索原民與自然的文化藝術,目前正在展出的「野菜遊原」引領認識山林蔬食,既可互動又能長知識,適合全家一起來看展!TEXT_ Aries Huang PHOTO_ 盧大中、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
僅次於花蓮、已超越台東,桃園是全國擁有原住民人口第二多的城市,「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」深具原民代表性據點,從建築外觀就非常醒目,飾以原住民族的紅色織布圖文,寬闊廣場上矗立表現族群精神的大型木雕柱,用於部落邊界的防禦瞭望高台,以及象徵各族群團結的彩虹大道,在在展現16族的原民風格。
透過3D互動遊戲牆認識野菜背景知識
館內除了常設展外,還會不定期推出主題展,桃園市原住民族發展基金會今年秉持向自然學習的精神,展開為期三個季度的展覽「再創自然之詩」,桃園市長鄭文燦大力推薦,5月結束的首檔展覽「敲敲原樣PAGAYAMA KIPAKIM」,以敲擊與推敲解構材質帶領了解自然媒材。現正展出的「野菜遊原DATENG NU UMAH」,探索原住民日常飲食文化中的山林野味,9月推出的「起家原味SAPISATALO’AN」,讓我們看見原住民的傳統智慧與生命力。
「野菜遊原」由「走路草農/藝團」主要創作成員為陳漢聲與劉星佑藝術家,與來自花蓮Tuwapun華東部落野菜推廣教育者的陳品潔合作,以「白浪海嘯吃菜吧」為題佈置「野菜」與「種籽」兩大展區。「白浪」有海的意像,是原住民朋友稱呼漢人朋友所使用名稱,「海嘯吧」是原住民對於「還是要吧」這四個字連音的諧音讀字。策展人之一的陳漢聲表示原住民多有食用野菜文化的習慣,這些野菜日常可見、可輕易取得,看似不起眼的雜草都能成為飯桌上美味佳餚。我們特別至龍潭的「桃原農場」取材,這裡是桃園市原住民族農耕示範園區,長期推廣部落農作文化,「野菜遊原」希望透過野菜不同的呈現,讓參觀者學會如何去辨識它以及知道原民母語發音。
「野菜區」以版畫藝術,描繪Tuwapun華東部落至今持續食用如木鱉果、刺蔥、車輪茄、林投果等野菜種類的版畫創作。另規劃寬850公分X高270公分的《發現野菜》3D互動遊戲牆,透過觸動裝置可認識每種野菜的背景知識,同時一窺原住民農耕的側寫,徹底融入「野菜遊原」的山林情境。又貼心推出100組的限定版「原味直送野菜箱」,完成體驗的遊客可將這些山林野菜帶回家,將野蔬美味延續,而野菜箱的銷售所得也將回饋予部落,成為展區的另一獨特亮點。
來到「種籽區」,就聽到美妙的聲音,野菜種子以動態形式展現裝置藝術,每個透明圓體內裝有小小的種子,陳漢聲說這靈感來自靠海的部落,岸邊大小石頭滾動聲音,讓這些種子聲音和地景做連結,更讓人感受到種子的強大能量,也藉此明瞭生活裡常吃的各種食材原貌,像是馬告、香米、樹豆等,原來種子的聲音這麼好聽,有療癒效果!
起家原味展現阿美族部落的編織藝術
「達魯岸」是原民部落中隨處可見的工寮或集會場所,原意為路旁或田中小屋,大多為臨時搭建的家屋,於9月9日登場的「起家原味」,將展出象徵「達魯岸」的大型創作,邀請花蓮阿美族的藝術家陳勇昌KalingDiway,擅長竹編、藤編技法。他說竹與藤的編織是阿美族男性必備技能,為自己的智慧(o fenek iso koni),於是以「你的智慧」為命題,將在部落學習竹編、藤編的技法轉換成創作,加上來自於從小居住的「達魯岸」生活經驗,慢慢地形塑出故鄉的生態與環境之美,除了展現具生命力道的原民風格,亦希望把傳承的記憶喚回,更期待能傳承給下一代。
鄭文燦市長先行預告,「起家原味」將配合作品融合大漢溪流域、河岸部落等地景特色的「2022桃園地景藝術節」,展期至12月9日;原民會館展區不僅呈現阿美族「達魯岸」文化,還結合達魯岸寫真及饒富趣味的生活用品,歡迎大家相約到大溪一遊踴躍看展,更貼近原住民族文化。
111年原住民族環境教育展「再創自然之詩」
《野菜遊原》展期6月7日至8月31日
《起家原味》展期9月9日至12月9日
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
- Add. 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
- Tel. +886-3-389-6322(開放預約團體導覽)
- Time. 08:00~17:00,週一休館
- Fb.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